鼎鼎大名的築地,是當年佃島的居民經歷了江戶時代明曆大火之後,為了重建被焚毀的淺草西本願寺而填海造出來的(即現今的築地本願寺),築地二字正是「填海的土地」的意思。之後長期被作為海軍用地,昭和初期日本橋魚市場遷入後,逐漸發展為全球知名的觀光勝地。雖然主市場已於2018年遷移至豐洲,但場外市場仍然吸引大量遊客,許多老牌飲食店也還屹立其中。
並列日本三大料亭與日本兩大料理屋的經典
位於築地市場站步行3分鐘的「新喜樂」,起源於1875年,當時伊藤女士於日本橋茅場町開設名為「喜樂」的料亭。1898年遷至現在的位置(築地場外市場正前方,當時為大隈重信宅邸遺址),並更名為「新喜樂」。
新喜樂與金田中(詳見之前文章)並稱為「日本兩大料理屋」;如果再加上吉兆,則被譽為「日本三大料亭」,是最具「和食」代表性的超・高級料理店。也是芥川賞與直木賞舉辦的地點。礙於需要有人介紹才能預訂,一般人難以進入;我則是幸運地,因為先前拜訪金田中時,女將表示願意介紹,才有機會一探究竟!(汗)
餐廳位於築地場外市場正對面,說實話我常經過卻從來沒意識到這棟大宅就是新喜樂。這次特地穿了西裝外套還入鏡了(笑)。
靠近點發現招牌上面寫著「割烹新喜樂」(一直以為是料亭,實際上是「割烹」)。
一進到包廂,房間寬敞的程度讓我十分驚訝。怪不得訂位的時候,對方還詢問是否需要請人表演,這空間實在太大!分成左側的用餐空間和右側的休息與吧檯區。
光是吧檯區就比我房間還大好幾倍,極為奢華。
即使對酒不熟,也能看出架上的都是高級的美酒。
用餐的空間以傳統典雅的日式風格呈現。
望著座位後方寬敞的表演空間,忽然有點緊張哈哈。
午間套餐的菜單送上來了,肯定是美味的一餐啊!
先付是柿子與蘋果的白和(用白芝麻與豆腐一起涼拌的菜餚),以水果作開場實屬驚喜,非常優雅的甜味。
接著是向付,香氣四溢的松茸與擺盤完全符合秋天的感覺。
椀物是渡蟹吉野葛,充分展現和食精髓!湯碗本身也異常華麗。
刺身為鮪魚、鯛魚、牡丹蝦;牡丹蝦甜美濃郁,令人驚艷。
幽庵燒裡有鰆魚、雞肉與香菇,香菇風味極濃。
菊花蕪菁餡掛,色彩鮮豔,彷彿藝術品般,味道同樣出色。
海老真丈揚(用蝦漿與其他食材捏成的丸子炸物),令人難以置信的美味。
最後上的是白飯組合。
看看這個晶瑩剔透的越光米!搭配舞茸味噌湯與鮭魚卵,吃下去心裡會有「生為日本人真是太好了」的感嘆。
甜點以梨做完美的結束。無論菜色或服務,都是「優勝」級別的啊啊啊。
作為料亭,新喜樂不只是食物美味,從房間的裝潢、空間到服務,都是頂級的體驗。不過,即使只是午餐,價格依然不斐,真的不是沒事可以隨便來吃的名店。真想趕快找到一個再訪的理由(笑)。
新喜樂和金田中,是這個網站剛創立時我就想造訪的兩家名店,如今終於完成心願。實際走訪後有一個深刻的體會:對於這個級別的高級店家而言,擁有越多的知識,實際上拜訪時體會就越深刻。希望未來能學習更多,下次造訪時獲得更豐富的感受!
維基百科:新喜樂